军民融合:军民携手共筑中国梦、强军梦
解放军报

原标题:透过这些军民融合的地标,一幅军民携手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画卷清晰呈现——神州大地涌动融合潮

地标之一:“天河”超算中心

推广应用促进融合

在天津、广州和长沙,军民融合产业成果的推广运用,为国家科技创新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和运算支撑。

以“天河”一号、“天河”二号为业务主机的三大中心,目前已构建起六大应用服务平台,在基因分析与测序、新药制备、气象与环境、大型飞机和高速列车气动数值计算、汽车船舶等大型装备结构设计仿真、电子政务及智慧城市等领域获得一系列应用,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应用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仅以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为例,在这里的“天河”一号每天运行计算任务多达1400多个,用户近1000家,每天有1000多个科研团队借助它开展高性能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等研究工作。

地标之二:青岛古镇口

军地共赢深度融合

2015年1月,青岛古镇口政府与海军装备部、哈尔滨工程大学签署协议,搭建起全国首家军政企、产学研一体的舰船保障服务平台,100多家舰船承制单位入驻。

军地共赢是古镇口找准的融合驱动点。航母后勤保障需求,推动着当地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军事技术人才需求,推动着当地教育资源的整合、升级;舰载武器装备维修需求,推动当地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转型升级……从饮食保障到装备维修、再到设备研发,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广,军民融合度越来越深。

短短3年多,军民融合示范区从一个纸上的概念,变成百余家企业入驻、投资已超过800亿元的高科技企业园区。海军部队官兵收获了战斗力,古镇口地方百姓则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曾经的荒芜之地楼宇林立,一座“海军城”强势崛起。

地标之三:中关村

大数据助推融合

2016年12月24日,中关村军民融合军地对接平台正式揭牌。此举,标志着北京市海淀区利用大数据助力国防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早在3年前,北京中关村便增设了一个新的职能机构———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负责军地科技资源共享事宜。

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成立后,他们积极联络军工和民营涉军企业投身国防大数据建设,引入涵盖云计算和大数据、网络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的近百家尖端企业,并积极为大数据助力国防建设积累经验、探索路子。同时,他们还与火箭军、国防大学等驻区部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民参军和军转民各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地标之四:三沙市

制度工程保障融合

三沙市军民积极沟通协调,以“互办实事”为载体,在海上维权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领域合作、应急救援、后勤补给保障、生态环保、文化活动等多个领域深化合作,累计投入2亿元实施“十大双拥工程”促进军民融合。

目前,军地双方在用水用电、海水淡化、码头补给、垃圾污水处理、交通运输、医疗救助等多个项目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永兴岛上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军民融合的典范。

地标之五:绵阳市

资源对接共享融合

今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绵阳市人民政府共建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平台,推动军工仪器资源开放共享,引导优势民营经济服务军工,新兴企业送检难、送检贵的痛点迎刃而解。

平台揭牌运营后,先后整合30余家军工院所、50余家军民融合企业、20余家服务平台价值约31.6亿元的3000多台特色仪器,聚集各类专家200余人,形成了1万多项指标的检测能力,为近千家企业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