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路径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中华工商时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刻洞悉国际战略竞争和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新规律,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国家战略”的宏观视角下看民营企业,我们发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

从中观视角看,民营企业正处在“政府搭台”和“行业开放”的叠加优势之中。

从行业角度看,无论是从军民融合成果展的举办、军民融合促进部门的成立,还是从混改试点实施方案的推进,我们都可以明显感知到军工产业的改革进程已从前几年的小步缓行转向大踏步迈进。

在微观层面——民营企业有报国热情,凭借多年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培养的机制优势、创新优势和效率优势,有能力也有实力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国家政策和行业要求的契机下,乘着四川“全创”的东风,依托四川科技和装备优势,本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自觉性,2014年底我们发起成立了四川省川联科技装备业商会,是全国工商联系统注册成立最早的省级科技装备业商会。商会工作以军民融合为核心,围绕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逐一展开。

总体而言,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主要在“民参军”和“军转民”两个方面。从民参军角度来说,很多民营企业家已经摒弃了“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他们有抱负、有魄力,着眼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着民营企业的优势。

在产业方面,商会聚集了一批民营高科技企业,在航空航天微波通信、信息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柔性智能化高精密加工、大型器件成型加工和新材料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储备,对军工企业的技术成熟起到了助力作用。

在资本方面,2015年底商会内部发起“川联科技装备创业投资基金”,致力于发展军民融合项目,在搭建军民融合金融桥梁、发挥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增加军民融合产业的资本供给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尝试。

在技术引领产业升级方面,商会内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案例不胜枚举,但在军民融合中更关键的是企业要勇于承担国家任务,即使面临技术封锁、需要自筹资金,民营企业也不缺乏这份勇气与担当。

我们还有很多会员企业也是军工产业链条中的组成部分,参与到航空刀具、航空航天器内部空间器件、后勤帐篷、包装、生活用品等产品的分包中,为军工企业采购通用技术零部件降低了成本。

商会还有一批中小企业,因产能过剩、转型升级困难,挣扎在生死线上。今年8月我们走访了四川泸州的会员企业,泸州是中国大中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和挖掘机制造中心,但是现在大批的泸州液压企业因产能过剩面临生存危机。针对这类企业,我们商会不仅免收会费,还协调各方资源尽力支持企业发展。

民参军的主体是民营企业,同样,军转民也离不开民营企业。据了解,仅仅在航天领域,近年来我国已有2000多项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军转民正引领着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民营企业在其中同样大有可为,当然,也要有“甘冒风险”的担当和魄力。

2015年,海特高新与中电科29所成功重组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第二代、第三代世界一流水平的化合物半导体核心晶圆的研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和支持。次年10月,国内第一条6吋砷化镓芯片生产线在海威华芯建成投入使用。这个总投资30亿元的项目,将使四川具备大规模商用砷化镓、氮化镓芯片的生产能力,也具备了为新一代移动通讯、物联网、雷达卫星数据链通信等提供核心芯片的能力。这也成为四川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

在尝试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问题,譬如:混合所有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失效,不能按《公司法》运作,董事会、股东大会形成的决议仍须经国有参股方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国资委批准方可生效和实施;类似“国有企业不得为参股公司、参股项目的融资进行担保”等规定,使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国有参股方不能完整履行参股股东的义务,也不能有效承担参股股东的责任和风险,而相应的义务、责任和风险变相由民营控股股东全部承担等问题。

但是,方法总比问题多,我们相信,军工央企具有平台、资源的优势,民企在市场、机制方面更灵活,再加上资金实力,强强联合,可实现优势互补。

军转民还离不开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商会中不乏产学研合作、高端人才引进的典范,海特集团、赛英科技、赛狄科技、荷福科技、成电光信等企业就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

在成果转化方面,商会还有像海特高新、东材科技、英创立科技等一批企业具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院士工作站,持续搭建企业创新体系,保障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应用。年内,商会计划与更多的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平台,使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有源源不断的高新科技支撑。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商会依托省委组织部帮助民营企业引进“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帮助企业的突破性发展。

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在军民融合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在各级政府和军方领导、专家的关怀下,我们相信,志在产业报国的民营企业,凭借多年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培养的机制优势、创新优势和效率优势,将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