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2017-03-04 重庆商报

    昨日,住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提案,提出八大建议希望中央支持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这不仅有利于军队和国防建设,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提案称,重庆以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战略地位,在建国之后各个发展阶段,军民融合都被赋予了特定的历史使命。从最初的“军民结合”到改革开放之初的“军转民”再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重庆市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相互融合的机制和形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军民融合在产业培育和发展、科技进步、教育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军地双拥共建、国民经济动员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有的还具有全国性影响。

    重庆是我国西南国防科技工业重镇,是我国常规武器重要科研生产基地和汽车摩托车、船、机、仪、基础件较齐全的科研与生产基地,现有军工企业事业单位42户,资产总额2020亿元,职工15万多人。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还有29户民口企业获得参与军品配套的保密和生产资质。上述企业涉及兵器、船舶航天航空、电子、机械、冶金、化工、环保、纺织、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具备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先进制造能力,是重庆制造业“军转民”、“民参军”的骨干力量,是军民融合的积极推动者。

    2015年,军民融合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0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比重为14%,成为重庆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利用军工技术和军工生产能力开发民用产品是重庆军民融合产业的一大特征。上述企业在确保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升级,大力开发摩托车、汽车等高价值消费品和各类高端装备制造,其民品产值已占到总产值的95%以上,高于全国同行业70%左右的平均水平。

    目前,重庆市政府和中国工程院联合成立了重庆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国防科工局等单位在南岸区设立军民融合示范基地,重庆大学成立了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庆已确定了“6+1”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发展格局。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左右,汽车、电子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2%、17%,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超过2700亿元、增长50%以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核心产业链基本成型,生产液晶显示屏3600万片,集成电路芯片3.6亿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快速增长。在上述产业集群中,有不少产业本身就是军民融合的产物,其发展壮大必然需要军民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因此,深化军民融合是重庆实现“十三五”工业发展目标的内在要求。

    提案称,支持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以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实现军民融合创新。

    声音

    重庆具有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良好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彭静:重庆的战略定位有利于吸引重要的军民合作资源。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庆,正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中国—东南亚半岛经济走廊“Y”字形大通道的联接点上。重庆把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枢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作为自身在新的历史机遇下的战略定位,并围绕这一战略定位大力完善面向“一带一路”和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筑内陆对外开放高地。作为东部地区产业向内陆梯度转移的承接地,作为内陆向中亚、欧洲、东南亚开放的重要节点,在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所提供的机遇是空前的。

    全国政协委员左宗申:重庆自身具备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原生动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出台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6〕30号),确立了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目标,并建立了军民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为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提供了制度保障。

    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8大建议

    建议

    1

    支持重庆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

    重庆两江新区是重庆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高地,具有交通、口岸优势,集中了全市60%左右的军民融合产业,军民融合产业基础较好,拥有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巨大空间,支持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主体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同时,支持南岸、永川、合川、璧山、巴南等地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构建以两江新区为核心、若干示范基地为支撑的军民融合“1+N”空间布局体系,形成多点支撑格局。

    建议

    2

    支持重庆打造军民协同创新中心

    协调整合军地科研、设计、教育、人才、设备等资源,支持共建共享研发平台,聚焦国防建设需要和产业发展重点,组织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加强军地双方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保障国防科研任务,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建议

    3

    支持重庆建设军民融合创新服务平台

    从网上开放平台、线下服务机构、转移承接基地、配套优惠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体系,促进军民科技成果的双向转移及产业化。支持办好中国重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暨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将其打造成军民两用技术交流、引资引智、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服务的重要平台。

    建议

    4

    支持重庆开展军民深度融合创新改革试验

    积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军品采购制度,以政府采购方式组织民口企业开展军品研发。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通过专利许可向民用部门有偿转让军事科研成果;开放科研设施,鼓励军内科研机构拓宽业务领域,在条件许可范围内向民间开放研究设施,面向社会服务;创新国防科研组织方式,充分利用国防科研机构和科技资源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军工质量、保密资格、科研许可和承制资格等认证的改革试点,优化市场准入,支持重庆技术和产品进入军工领域,力争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取得新进展。

    建议

    5

    支持重庆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

    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立足重庆军民融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突出发展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特种船舶、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机电装备、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新材料应急救援设施保障装备等新兴产业。同时,顺应国防工业变革发展趋势,积极瞄准空天一体、网络电磁空间、战略投送和边海空防管理等新兴领域,力争在云计算、石墨烯、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取得突破,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形成多元支撑格局。

    建议

    6

    支持重庆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

    初定规模10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和重庆市财政出资部分不超过45%,更多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重点支持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内起点高、技术新、有发展前景、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进行国防科技产品创新和尖端成果产业化,破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推动产品快速上量和企业上规模,加快军民融合步伐。

    建议

    支持重庆提升国防保障能力

    支持重庆军工单位提高武器装备、军需物资承制能力,推进军队后勤保障和物资采购社会化。吸纳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应战应急能力建设,优化经济动员力量结构,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提升现有经济动员中心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建设专业化的经济动员中心。支持部队改善驻训条件、增强战备能力。结合国防备战的主要战略方向,做好规划统筹,逐步完善军民融合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7

    建议

    8

    支持建立军民融合创新推进机制

    在国家顶层设计指导下,完善军民融合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和高层会商制度,成立军民融合发展高层咨询委员会,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编制发展规划、协调处理重大事项,统筹建设军地一体的力量体系,形成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合力。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