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首位女“乘客”的归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第56次下潜昨天在南海冷泉区顺利完成。至此,“蛟龙”号创造了4天内连续下潜的纪录。“状况非常好!” “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昨天对记者表示:我们还没有走到最深,这是下一阶段的方向,目前我们正在研究11000米的新一代潜水器。
“请示着装下水”“检查气密”…… 4月下旬,某深水海域,南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正在进行一次大深度氦氧潜水训练。记者目睹了这次训练的全过程。
新华网上海9月8日电 实验成功标志我国水下救援能力质的跃升——专访中国模拟480米氦氧饱和潜水项目组长陶永华 记者 陈万
新华网上海9月6日电 (记者陈万军、郑文浩)随着4名潜水员6日15时30分走出饱和潜水高压实验舱,一项亚洲模拟饱和潜水实验深度
没体验过一份沉重,就无从牢记一份轻松。 有过上次“轻潜”的经历后,我对“重潜”就多了几分好奇。 5月25日,在南海
本报记者进行水下探摸训练。 蒲 丰摄 本报记者 孙 阳 天蓝蓝,海蓝蓝。夏日的南中国海美丽而浪漫。 5月19日,我跟随南
身着新型潜水服的潜水员准备下水。使用先进通讯设备与潜水员对话。代宗锋、侯 瑞摄 本报特约记者 方立华 代宗锋 通讯员 虞起
2009年12月25日,国内首艘设备配置最先进、工作深度最大的深潜水工作母船在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开工建造。按计划,该船将于2011
6月1日,在汶川县映秀镇,解放军官兵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前往指定区域搜寻失事直升机。 6月2日,济南军区某师出动148个小组4500
中国军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费伯禹报道:据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办公室消息,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今天继续组织对失事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