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空部队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10年来,先后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2个、扶贫联系点1400多个。某航测团先后参加新藏公路、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等西部地区6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航测航拍选线选址任务,圆满完成西藏无图区的地形地图测量任务。兰空支援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张宝忠说,西部大开发就像当年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一样催人奋进,兰空部队官兵坚持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和部队所能结合起来,争取为西部大开发作出更大贡献。
积极参建:在西北地区开辟12条航线
单一的地面运输,一度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影响着新疆“东联西出”战略的实施。
边疆大发展,部队有责任。2003年12月20日,兰空航空兵某师领导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大楼,主动请缨开通库尔勒至北京值班机航线。地方一名领导握着部队领导的手说:“这样新疆的瓜果香会飘得更远了!”如今,库尔勒至北京每周开放3个航班,有效缓解了南疆地区运输紧张的局面。截至目前,3条航线累计运输各族旅客42万余人次、空运物资145万多件。
10年间,兰空官兵发挥空军装备、技术、人才等优势,先后在西北地区开辟12条客货运航线,年均保障民航飞行20余万架次,协助空运旅客400多万人次,货物30多万吨。甘肃天水机场2007年开放以来,每年给当地增加旅游收入1000万元,有力促进了西北航空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3月,黄河流域内蒙古河段出现凌汛险情,兰空航空兵某团出动3架飞机,往返奔袭2000多公里,冒着气象恶劣、超低空飞行等危险,先后投弹12枚全部命中目标,疏通河道700多米,解救受困群众3万多人。该团自1995年担负黄河防凌任务以来,先后解救遇险群众40多万人,挽回经济损失3亿多元,连续14年受到国家防总通报表彰。
近年来,兰空部队先后有283个单位和168名个人受到地方县以上党委、政府表彰,22个单位和31名个人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
改善生态:创造我国飞播史上6项奇迹
新疆维吾尔族群众有句俗话:“要在戈壁上种活一棵树,比生养一个巴郎子(维吾尔族语:小男孩)还难!”国家西部大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王金祥曾说:“西部失去昔日的光辉,最主要的根源就是生态环境恶劣。”
兰空某指挥所官兵向荒漠发起“进攻”。2009年4月,乌鲁木齐市对乌市至板房沟和水西沟镇公路两侧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指挥所1500余官兵踏戈壁、战风沙,用消防车从15公里外拉水灌溉,仅一天时间就植树3500余棵,成活率达到98.7%。
有资料表明,贺兰山以西腾格里沙漠,过去曾以每年500多米的速度向东推进。在茫茫沙海,兰空某运输团官兵打响了一场飞播造林、沙漠“锁边”战役。他们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探索总结出“掌握雨季、严把条件、通力合作、快速飞播、确保质量”播草治沙经验。几年来,他们航迹遍及陕、甘、宁、青、蒙、黔、川7省区300多个县市,飞播1950万亩,播撒草籽树种8250吨,喷洒农药955吨。
官兵们创造了我国飞播史上6项奇迹:在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飞播造林200多万亩,形成了165个万亩以上连片绿化基地,播撒出一条长达400公里的“绿色长廊”;在陕北榆林地区,播区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1.54%上升到45.2%,流动沙丘基本达到固定或半固定状态;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飞播造林290万亩,植被覆盖率由5%~10%提高到30%~40%;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与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建成两条生物治沙锁边带,成为保护巴彦浩特城区和贺兰山最前沿的一道生态防线;在汉江、嘉陵江和丹江源头上游地区,飞播成林550万亩,建成我国北方连片成林面积最大的飞播造林基地;在革命圣地延安,飞播后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播区内牧草产量就是飞播前的19倍,为发展当地畜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一位联合国专家考察榆林后说,这开辟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先河,值得全世界推广。
2000年,甘肃省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旱情,兰空某航运团积极组织实施人工增雨,机组创下了一天连续飞行3个架次9个小时,接近最大飞行强度的增雨飞行记录。10年来,兰空某航运团出动飞机589架次、763小时,为西部地区8省区市实施人工增雨320多亿立方米,增雨效果在20%以上。
捐资助学:援建74个“蓝天春蕾女童班”
维吾尔族姑娘米丽莎上小学时母亲得了重病,家里变卖所有家当,不仅未能留住母亲,还留下沉重的债务。父亲让米丽莎辍学在家干农活,上学成为小米丽莎的奢望。
兰空某指挥所领导知道这一情况,主动与乌鲁木齐县教育局联系,让小米丽莎成“蓝天春蕾女童班”的一名学生。如今,米丽莎已经上完大学参军入伍。
15年来,兰空某指挥所捐资342万元,在新疆9个地州29个县成立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锡伯族等7个少数民族学生组成的74个“蓝天春蕾女童班”,资助4000余名女童,使1000多名贫困辍学女童重新回到课堂。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该指挥所及时调整“蓝天春蕾计划”,2006年出资19.2万元,在和田市和阿勒泰市设立2个高中“春蕾班”,80名女生即将在“春蕾班”里高中学业。
4年前,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东梁村小学由于教学设施落后,6个年级的学生不足70人。2006年,自治区实施双语教育改革,可学校没有汉语教师,怎么办?县教育局长马全红向兰空航空兵某师领导求援。
该师推荐10余名具有教学经历的干部家属担任学校汉语教师,每年派出160多人次担任校外辅导员,累计向学校捐款8万元,改善教学设施。经过3年多努力,学生数量增加到159名。今年元月,在县教学质量考核中,这个学校获二等奖,还被评为市县精神文明单位。校长杜红梅和驻地民族群众联名向县教育局提议,将校名更改为“团结小学”。
兰空部队先后在西北援建“希望小学”37所,帮扶“少年军校”15所,在新疆开办46个“蓝天春蕾女童班”,有6100多名干部与驻地贫困学生结成“一帮一”对子。
从“帐篷学校”、“马背学校”到“团结学校”,再到“一帮一”捐资助学,兰空官兵换了一茬茬,从没间断投身西部教育事业,在传播现代文明的同时,也播撒了民族团结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