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沉着干练,伤员转运登机有条不紊,机上救护科学规范,伤员后送快捷高效……在“卫勤使命-2009” 军地联合医学救援演习中,空军总医院空运医疗队迅速准确、干净利索地完成了所承担的演练科目,模块化训练形成的生命救援链条无障碍衔接运转,伸向长空,彰显了空运救援在现代战场救援中的优势。
当救援任务突然降临,队伍如何展开、怎样跟进和生存?面对这一个个新课题,空军总医院领受参演任务后,确立了训练参演要“往前赶、往细想、往实抓”的指导思想,迅速抽组了一支以参加过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人员为主体的空运医疗队,科学详尽地制订了参演训练预案和战时政治工作预案。
空运医疗队抽组训练伊始,该院结合医院医疗队参加抗震救灾所暴露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并形成了模块化训练的思路。所谓模块化训练,就是着眼现代战争中空运医疗队卫勤保障任务,从不同任务特点、不同地理信息、不同飞机机型等影响因素入手,对空运医疗队人员、装备、药材及保障方案进行模块化组合,以期达到最佳救治效果。他们组织专业人员,参照训练大纲,对行将展开的诸多训练科目进行细化、分组,形成独立的训练模块。
模块设定从编组开始。空军总医院根据救援实际需求,科学设立了指挥部、检伤分类组、待机医疗组、重症救治组和机上组,并首次吸纳场站医院卫生力量,联合开展待机、中转、留治工作,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每一组又细分为不同模块,如检伤分类,原则上依据伤员伤情进行分类。
重伤救治是救援的核心和难点。笔者在现场看到,一名“伤员”骨折后需石膏固定,医疗队员考虑到空运管状石膏固定后要防止伤员因航空环境变化导致组织肿胀或坏死的情况,迅速启动了管状石膏拆除、石膏托重新固定模块,“伤员”转运更加科学安全。
2008年参加抗震救灾后,空军总医院就着手进行空运医疗队模块化训练研究。在这次演习中,空运医疗队模块化建设成果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该院马中立院长表示:今后,他们将加强空运医疗后送的体系建设,完善空运医疗后送的组织指挥,更好地适应未来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