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9月24日电 欧阳浩、特约记者邵敏报道:“28秒,破纪录!”昨天,南京军区某防化团专业训练场上,一连士官黄志福将尘封10年的团个人全身防护课目纪录打破并获得冠军。该团今年22项专业考核中有12项团队纪录被改写。
团队纪录为何常常被打破?团长管兵告诉记者,好成绩的取得,官兵能力素质提升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以前那种盯着名次抓训练,为了排名搞练兵的功利思想打破了,紧贴实战训练成为官兵的共识。
近年来,该团各单位间比武竞争激烈,训练热情高涨,但许多专业课目的最好成绩却很难被改写。年初考核时,管团长在手榴弹投掷场看到,最后出场的一连士官朱利峰第一投就投出62米,有望打破65米的团纪录。但随后两投中,他却只投了个及格分。问及原因,朱利峰回答很坦然:这一项已确保冠军了,后两投可以节省体力参加实力较弱的单杠考核,确保总成绩拿名次。经了解,类似这样的想法在全团官兵中较普遍,有的连队为争排名,舍弱项,保强项,连队名次虽然上去了,但短板越来越短。
“未来战场胜负看实力,而不是算总分、看排名!比武竞赛是为了激发官兵练兵热情,决不能让功利思想成了战斗力提升的阻力。”团党委经过反思,在全团开展了“比武为了什么”、“战场胜利靠什么”的讨论,引导官兵正确对待比武,纠正训练中的功利思想。他们还及时改变考核评分办法,总体成绩一般的项目取消冠亚军排名,一律按不及格算;每个单项增设破纪录奖,即使没拿到冠军,也享受冠军奖励。
如今,训练场上,各单位比武竞赛,关注的是训练如何贴近实战,而不是排名先后,部队训练水平大幅提升。
看稿快评 ■南 方
在体育比赛中,谁都希望既能拿冠军,又能破纪录。但赛场上时常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破纪录不一定能夺冠,而夺冠也不一定会破纪录。在两者不能兼得的情况下,破纪录和夺冠军谁更重要呢?这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具体到比武竞赛中,参赛官兵为了保总成绩冠军,而放弃某个单项的“破纪录”,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两者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参赛官兵丢卒保车也是人之常情。问题是出在参赛的官兵身上,但根子似乎是出在比武竞赛的组织上。
南京军区某防化团纠正官兵训练中的功利思想,引导大家正确对待比武,使训练更加贴近实战,是值得赞赏的。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真正解决比武竞赛中的“功利思想”,改革“赛制”恐怕比做思想工作更重要。
奥运会的射箭比赛,曾经也是参赛者分批进行比赛,然后以环数高低排出名次。这种看似公平的赛制,缺乏对抗性和观赏性。后来,射箭的组织者仿照柔道、拳击、击剑等比赛的赛制,采取两两对决的单败淘汰赛制,结果不仅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充满了火药味,而且大大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
我们的军队是要打仗的,赛场就是和平时期的战场。比武竞赛,要真正实现赛出精兵强将的目的,不妨学学射箭比赛,也改变打分排名的老办法,采取两两对决的赛制。这样的赛制,每一轮比赛都是“生死战”,谁要想夺得最后的冠军,每一轮比赛都得拼尽全力,丝毫不敢怠慢,有所保留,否则就会被淘汰。如此,这样的比武竞赛才更贴近实战,才能根除“功利思想”,最终达到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