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预备役高炮师使用电磁屏蔽仪干扰"敌"卫星
    2007-01-15 解放军报

    1月4日,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团驻地上空突然响起警报声——丢开脚本练实战氛围浓 

      1月4日凌晨6点30分,西岭雪山腹地某县城上空晨曦初露。 
       
      忽然,一阵刺耳的防空警报声响起。防空作战指挥中心接到“敌航空兵从3个不同方向向我袭来”的通报后,迅速启动应急防空作战预案。 
       
      高炮阵地上,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条条火舌喷射而出,在空中划出道道弧线。伴随着隆隆炸响声,来犯“敌机”在空中开花…… 
       
      这是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师进行的一次首长机关带高炮团的防空演练。 
       
      师长陈志勇向笔者介绍,此次防空演练是全师新年度训练打响的“第一炮”,只设实战背景,不设演练预案,118名预备役官兵和三级指挥员同台演练,在对抗中提高实战本领。 
       
      笔者全程目睹了一场场精彩战斗。在实现首发命中、第一批次成功拦截后,“红军”防空群紧急转移阵地,经过伪装的车队有序行进在蜿蜒的公路上。这时,指挥部突然接到通报:5分钟后“敌”侦察卫星将从头顶经过。 
       
      指挥员在下达一连串命令后,强电磁屏蔽仪等迅即启动,近百台战车有的开进掩体坑道,有的就地进行伪装,巧妙躲过了“敌”卫星侦察。 
       
      险情过后,再次进发刚几分钟,侦察员突然报告前方发现黄色烟雾,防化洗消分队立即出动,迅速排除“敌”生化武器侵袭。 
       
      新阵地刚刚开设完毕,又遭到“敌”空袭。在指挥仪战损、雷达受“敌”强磁干扰等紧急情况下,“红军”果断采取瞄准具击发,一举击落“敌机”。 
       
      1月4日,浙江某预备役步兵师把官兵拉进复杂电磁环境中——请专家坐诊拿弱项开刀 
       
      1月4日,东海岸边寒风刺骨。 
       
      浙江某预备役师师团两级首长机关带通信、雷达分队进行的“抗中通”课题训练拉开帷幕。 
       
      电台车上,电台台长正组织报务员训练。“收报每分钟128组,发报每分钟147组,准确无误!” 
       
      没想到,此话被巡视的训练专家黄培义听到,他连声叫停:“不能再用过去的标准来指导训练了,要把着眼点放在抗中求通上。”一阵紧锣密鼓的分工后,主属台配合训练片刻成了“红”“蓝”对抗训练…… 
       
      师领导告诉笔者:“复杂电磁环境中的通信保障能力是我师训练的短板,开训第一课,我们就要把它突出出来,今天还专门邀请了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等军内院校的3名专家进行全程指导,专挑毛病。” 
       
      该师把复杂电磁环境中通信保障课目作为开训第一课,缘于一次演练败北。去年7月,他们与现役部队进行挂钩联训,突然,雷达、通信系统遭对方电磁干扰,导致指挥所与分队失去联络。去年下半年以来,官兵们紧紧围绕复杂电磁环境的作战需要,立足现有装备探索出一系列抗干扰招数。 
       
      训练场上,面对“蓝军”的一次次干扰,官兵们多次冲破封锁。然而,3位专家还是中肯地对带队领导说:“你们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各种通信保障情况处置预案研究还不够细,在多种通信装备信道融合上还要加强……” 
       
      笔者在该师1月份训练计划表上看到,电子、雷达、通信等专业分队的训练时间比重明显加大,并制定了模拟训练、对抗训练等课目的详细内容。 
       
      1月5日,黑龙江某预备役高炮团在茫茫雪野摆兵布阵——设险局危局砺战斗精神 
       
      隆冬的松嫩平原白雪皑皑。 
       
      1月5日上午8时,黑龙江某预备役高炮团把官兵拉进茫茫雪原,组织实施抗寒训练,擂响了新年度开训的锣鼓。 
       
      为组织好这次抗严寒训练,该团从训练内容到组织指挥都做了调整。结合防区冰雪覆盖面大、地表冻层厚、预设战场多为平原的特点,他们突出抓好团首长机关在严寒条件下组织指挥能力的提高,紧紧围绕机动防空、要地防空、防卫星侦察、疏散隐蔽等重点课目进行,同时还改变以往演练方法,实施随机导调。 
       
      10时15分,气温骤降至摄氏零下20多度。突然,前方观察哨传来“敌情”:前方200米处发现染毒区。团长兰英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组织官兵进行防化洗消作业。 
       
      20分钟后,当部队通过“敌”染毒区后,战炮分队又遭“敌”侦察,暴露目标。官兵们立即对部分火炮进行伪装,另一支分队则迅速转移并开设阵地,做好射击准备…… 
       
      16时20分,团领导临时决定改变训练计划,变徒步行军为长途奔袭。团领导告诉笔者,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环境瞬息万变,只有平时从难从严磨砺,大力培育官兵战斗精神,才能适应现代战争高强度、快节奏的要求。 
       
      笔者看到,官兵们在超负荷、高强度的5公里拉动中,经受住了体力和严寒环境的考验,提高了野战环境下的生存和机动能力。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站点导航